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面分析 > 财务分析 > 正文

会计演进过程说明

07-16 财务分析

会计是人类社会中商人阶层兴起的产物。在会计的欧风东渐之前,中国的会计完全是循着自己的社会变迁独立发展的,非但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会计反而将自己的会计技术输出到邻近的许多亚洲国家(郭道扬,2000)。但是晚近中国的会计制度却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发展。晚清时期,西方的会计借贷复式记账法开始传入我国。蔡锡勇的《连环账谱》、会计谢霖和孟森的《银行簿记论》系统地介绍了借贷记账法,为借贷记账法在我国的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1908年大清银行创办后,谢霖亲自主持设计基于借贷记账法的会计核算体系,这标志着借贷记账法从此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开始应用(郭道扬,2000;王建忠,2002)。徐永祚等发起的改良中式簿记运动,为会计西式簿记的广泛采用奠定了社会基础和技术条件。从北洋政府时期到民国时期,会计借贷记账法逐渐在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中普及开来(王建忠,2002)。

解放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围绕着恢复国民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要求,我国实现了会计制度的高度统一化。1952年财政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要求按照“收支两条线”核算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与财政的上缴下拨关系,取消了资本金概念,不遵循资本保全原则,以“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为会计等式,实行资金的专款专用管理,由此会计确立了“计划决定财政,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会计运行机制。此时我国并行了三种会计记账法:商业企业采用增减记账法、工业企业采用借贷记账法、预算会计采用收付记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