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面分析 > 宏观分析 > 正文

举例说明金融衍生品交易

05-02 宏观分析

举例说明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的经济部门也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塌。金融衍生品石油期货交易、房地产等炒作,金融衍生品本质上与实体经济交易无关,但又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价格、需求、利润、资金等各种经济信号,导致整个经济系统紊乱。还由于金融资产高收益的诱导,金融衍生品交易引致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向金融投资部门,金融衍生品形成资金结构关系的倾斜和扭曲,极大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金融创新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传销模式”特性,可从以下金融衍生品方面来认识:(1)金融衍生品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无须任何高深的理论知识就可知道,金融衍生品自身不可能创造利润,它的利润来源就是它作为标的物的实体经济(企业股票红利、债券利息、金融衍生品房地产的升值、期货商品价格增长等),所以整体上来看它根本不可能形成比银行利率高得多的收益。唯有可能的收益支付,就是来自后续的资金。这与传销过程中“上家的收入来自下家的投入”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它的崩溃也与传销的崩溃一样,在资金难以为继之时轰然倒塌,所有还没来得及脱逃的“下家”都血本无归。整个金融衍生品的系统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没有稳固基础上的摩天大楼之上,随时都有崩塌的风险。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金融衍生品是伴随着金融投资活动的全球化而进行的,先行国家“创造”金融衍生品谋取后行国家利益的意图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实现。这就如同传销过程中的少数上家获得巨大利益,金融衍生品而众多的下家则被套牢的状况,呈现出国家层面的“传销”图利模式。(2)金融衍生品以“传销模式”贯彻始终。在现代经济中,信用经济规模加速扩张,信用结构日益复杂,在信用货币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可这些金融衍生品与实体经济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甚至毫不相关。通俗地来看,金融衍生品与传销中的传销品毫无二致交易,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只是传销计件的标的,最终都无法避免因资金难以为继而顷刻崩溃的结果。(3)金融体系面对各种衍生品必然破局的风险,不断创造出新的金融衍生品,就是当一种投资工具快要崩溃时,换成另一种投资工具继续炒作。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特性。20世纪90年代,各国经济的金融创新围绕“IT”概念而发展,直到2001年,这一形式的金融创新扩张模式难以为继,且有崩溃之虞,这时,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向低息和高杠杆刺激房地产业,次级贷款等应运而生,而其在高速发展和高度繁荣之后也难逃崩溃的命运,结果引发了这场前所未(4)金融创新及其金融衍生品异化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基本认识。如,金融衍生品的高收益问题,从整体上来看,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绝不高于银行利率或企业平均利润收益的可能。又如,金融衍生品高风险、高收益问题,高风险未必带来高收益,风险高到一定程度后就成为大概率事件,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大之时,何谈收益?再如,金融衍生品提高资本流动效率,进而提高资本的收益问题,在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其效率和收益便无法持续提高。再者,资产价格由市场决定问题,支撑金融衍生品的是资产评价的高价格,但这一价格并非市场均衡的结果,实际上只是操作者对赌局的选择。总之,各种金融衍生品,实质上是一些设计得比一般商品传销更为奇巧的“传销”。针对这样一种“金融创新扩张”发展模式交易,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凡是不符逻辑常理的超速增长,金融衍生品极有可能就是这一传销式发展模式的不同版本。如石油价格从40美元上涨至140美元,从供需角度根本无法解释,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已经被作为金融衍生品标的物被炒作。又如,股票远离上市公司利润水平高速增长,也必然是“传销模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