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手入门 > 基础知识 > 正文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历程

02-06 基础知识

农业保险是在WTO框架下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农业保险有效发挥了农业灾害补偿的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制度安排、产品结构以及风险分散机制等诸方面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风险管理需求。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衍生品市场在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加快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支持和推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将更有效地为农户及相关农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中国近代的农业保险至今已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30—40年代,农业保险曾经在小范围地域尝试了合作组织、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商业保险机构也曾试办过农业保险。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以及当时既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又没有政策保护,致使这些尝试大多是昙花一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建立了国有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并开始试办农业保险。1950—1958年,我国农业保险从无到有,开办了牲畜保险、养猪保险、农作物保险等险种。农业保险随着农业“大跃进”的深入以及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建立,人们普遍认为“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就是一个大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从1959年 1月开始包括农业保险在内的国内保险业务基本全部停办。

直到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我国农业保险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快速增长后,自1993年以来逐年萎缩。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开始推进。2007年,中国政府开始对农业保险给予财政、税收等各项支持政策,财政部正式对农业保险补贴设立财政预算科目,农业保险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农业保险法规——《农业保险条例》,农业保险结束试点阶段,自此进入稳定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