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面分析 > 宏观分析 > 正文

国际货币有哪些

04-22 宏观分析

国际货币有哪些?国际货币体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国际货币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在进行中,但距离真正实现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和多方面的布局准备。第一,国际货币一国的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国内生产总值(GDP)体量而言,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从经济质量上而言,当前无论从科技公司募集到的投资额,还是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中国和美国在科技以及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差距都在缩小。随着中国持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在包括5G、人工智能和信息产业等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定优势。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以期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但2018年以来,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国际货币以打击高端制造业为根本目的,对人民币的国际化造成了阻力。第二,人民币的汇率需要相对稳定并随市场状况在合理区间波动,第二,人民币的汇率需要相对稳定并随市场状况在合理区间波动,国际货币才能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这就要求中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对内要高度的统一,严守货币纪律。此外,经过近几年发展,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在逐步降低,贸易顺差只占GDP的2%—4%。对美国的出口依赖程度也在大幅下降,目前只有18%左右,面对外围的压力和美国经济下行的潜在风险,国际货币中国可以更加侧重于内向型发展战略,维持经济运行的相对平稳和汇率的相对稳定。相信因为对美国的出口依赖程度远低于当年日本的35%,人民币不会重演当年日元对美元超过60%的升值。国际货币人民币的走势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及中国经济周期相关。随着遏制影子银行和去杠杆进程的推进,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增长将放缓。这与中国的三年经济周期是同步的,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国际货币但从央行的态度和中国的全口径外债余额和外汇储备量比例估算61%(2018年6月末全口径外债18705亿美元除以中国10月外汇储备30531亿美元)来看,人民币也不会单边大幅贬值。